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进一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

作者: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16/8/11 9:20:32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我们推动发展的目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;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、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,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、保底线、保民生的兜底责任。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。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,最终都要看人民群众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实惠、生活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改善、权益是不是真正得到了保障。我区是欠发达省区,也是民族地区,民生水平相对较低,脱贫攻坚时间紧、任务重、要求高,民族宗教、社会稳定方面也存在许多隐患。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,扎扎实实做好保民生、保稳定、促和谐的各项工作,开创社会建设新境界、民族团结新局面。

脱贫攻坚要聚焦精准,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区“十三五”时期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,也是我们向全区人民立下的军令状。目前,我区有58万贫困人口,绝对数不大,但都是难啃的硬骨头;虽然目前采取了一些措施,但脱贫群众的保障还很脆弱,因病、因灾、因学返贫率还比较高。与其他省区相比,我们脱贫的标准还比较低,不能简单地用贫困标准线来衡量,而要把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。因此,打赢脱贫攻坚战,不能盲目乐观,不能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上,而要瞄准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。

古人说:“虑于民也深,则其谋始也精”。脱贫攻坚贵在精准、重在精准,成败之举也在精准。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精准扶贫的要求,按照全区脱贫攻坚誓师大会签订的军令状,聚焦精准,三年集中攻坚、两年巩固提高、力争提前脱贫。要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。坚持因地制宜、因户因人施策,落实好自治区确定的“五个一批”措施,明确支撑的政策、扶持的项目、致富的产业,落实好扶贫线和低保线“两线合一”政策,特别是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,精准推进产业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卫生扶贫、交通扶贫、劳务扶贫、金融扶贫。在总结闽宁镇等前期移民经验的基础上,做好8万贫困群众的搬迁工作,既要解决移民群众当下生活问题,也要解决长远生计问题。要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。“实”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,确定的目标要实、帮扶的措施要实,特别是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,坚决防止层层加码、盲目跟风,坚决防止“被脱贫”“假脱贫”,坚决防止冲锋号刚吹响就准备鸣金收兵的现象。“干”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,发扬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的宁夏精神,苦干实干加巧干,甩开膀子、扑下身子,真情实意、真金白银、真抓实干,确保完成目标任务。要在激发内力上下功夫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,是脱贫攻坚的主体。要把“富口袋”与“富脑袋”结合起来,通过典型示范、宣传教育、技能培训,引导贫困群众树立“宁愿苦干、不愿苦熬”的意识,负重自强,艰苦奋斗,脱贫致富奔小康。要在用好外力上下功夫。认真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,进一步提升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水平,完善联席推进、结对帮扶、产业带动、互学互助、社会参与机制,落实好第20次联席会议确定的事项,用好帮扶资源,拓展协作领域,探索和创造新的经验,把闽宁协作提升到新的水平;认真对接落实央企定点帮扶,推广华润扶贫模式,在园区建设、引资融资、干部交流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成效;积极推进与京、津、沪、浙的教育、卫生、信息产业等方面的合作,扩大东西合作成果。

民生工作要突出百姓增收,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。民生是最大的政治,收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。我们明确提出,“十三五”时期城乡居民收入要与经济增长同步,力争高于经济增速。今年上半年,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,对此,各级领导干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。老百姓对自己的钱袋子最敏感,即使我们把经济搞上去了,但收入上不去,老百姓就会有意见。

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、从培育新的增收点上发力、从扩大公共服务上施策,多措并举、拓宽渠道,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真金白银。要抓就业,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。就业是民生之本。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,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、就业困难人员、农村转移劳动力和退伍军人的就业工作,妥善做好企业分流人员转岗就业工作,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努力让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就业的机会。要抓教育,提升群众的增收致富能力。 

在统筹推进学前教育、基础教育、高等教育的同时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统筹全区职业教育资源,落实好职业教育免费政策,推进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、工学结合,发挥职业教育园区和公共实训中心的作用,深化东西合作办学,让更多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长、能够就业,让更多的群众有稳定的收入。要抓医疗,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。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。要大力推进综合医改试点,深化公立医院改革,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险、大病保险、疾病应急、医疗救助“四个全覆盖”成果,巩固和完善“先住院后付费”成果,加强公共卫生服务,加强疾病防治防控,努力让群众少得病,得了病看病少花钱。要抓文化,丰富群众精神生活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。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,大力发展文化产业,在旅游、葡萄酒、观光农业、餐饮娱乐等产业中注入文化元素,既增加群众的收入,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要抓社保,兜住群众增收的底线。突出普惠性、机制性建设,实施社会保障提标工程,在养老保险、社会救助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加大投入、提标扩面,把“保障网”织得更密、兜得更牢。需要强调的是,增加收入、改善民生,既要尽力而为,又要量力而行,特别是对群众不轻诺、不欠账、不忽悠,承诺的一定要兑现,以民生改善的实效取信于民,既要完成好既定的目标任务,也不能不切实际地提高标准。

民族宗教工作要着眼长远,把民族团结、宗教和顺的名片打造得更加靓丽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“宁夏的民族团结、宗教和谐、社会稳定,在全国是好的”,强调“宁夏是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之一,是信仰伊斯兰教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,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非常重要”。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,关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,我们要清醒地看到,我区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和问题依然不少,如果把握不准、处理不当,就会影响大局,对此必须高度重视,切实抓好,时刻不能放松。在思想认识上,既不能因为多年来没出过大问题,就盲目乐观、掉以轻心;也不能因为出现一些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就否定已取得的成绩,否定全区民族团结、宗教和顺、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形势,全区上下必须统一思想、提高认识。

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,牢牢把握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正确方向和基本原则,推动我区民族宗教工作走在全国前列。要正确引导。做好民族宗教工作,正确的态度应该是“导”。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,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、“四进清真寺”“和谐寺观教堂”创建、军警寺共建促和谐等活动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,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,用中华文化浸润宗教,鼓励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,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,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,引导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教,既念教义经、也念致富经。要及时研究宗教工作中的重要问题,从政治上、大局上、长远上考虑,把握好度,区分不同情况,谋定而后动,防止人为扩大民族差异,防止“清真”概念泛化,防止“阿化沙化”倾向。要依法管理。这是处理宗教问题、构建和谐宗教关系的基本遵循。要进一步提高我区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,完善各项法规和规定,依法管理教职人员、依法管理宗教场所、依法管理宗教活动。要加强服务。坚持寓管理于服务,坚持领导干部与宗教界代表人士约谈、交友制度,落实好教职人员社会保障和生活补贴办法,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,有计划有步骤培养中青年宗教教职人员,做好朝觐的管理服务工作,让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知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。

社会治理要注重创新,确保群众安居乐业、社会安定有序。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,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,一切都无从谈起,我们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。当前,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,公共安全领域的隐患也不少,特别是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,信访总量呈上升趋势。

我们要始终牢记稳定这个第一责任,坚持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,创新社会治理,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,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。要持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,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,健全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的排查化解网络,强化基层组织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,对一些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、早化解,做到小事不出村居、大事不出乡镇、难事不出县区。要持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深化平安创建活动,推行网格化管理,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严密防范暴力恐怖活动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,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,做好防灾减灾工作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;依法管网治网,严厉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,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。

——选自李建华同志在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

(转载自2016年8月9日《宁夏日报》)